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022年05月23日 08:32:33 访问量:491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维护秩序

1.什么是社会秩序?包括哪些内容?P23

(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为什么生活需要秩序?P23

(1)社会秩序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3)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什么是社会规则?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P25

(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2)内容: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

★4.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作用有哪些?P25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二、遵守规则

★5.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理解“自由与规则不可分”?P27-28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6.怎样自觉遵守规则?P28-29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怎样维护和改进规则?P30-31

(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8.怎样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P31

(1)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

(2)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一、尊重他人

1.尊重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P32

(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

(2)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3.怎样尊重他人?(怎样做到尊重从我做起?)P35-36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二、以礼待人★4.礼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P37

(1)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表现: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5.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7-39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对个人)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对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的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我们是“礼仪之邦”,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对国家)

★6.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诚实守信

★7.什么是诚信?P41

(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8.为什么要讲诚信?(诚信的意义)P41-43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9.怎样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P43-45

(1)树立诚信意识。

(2)运用诚信智慧。

(3)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拓展延伸】

1.怎样理解“善意的谎言”?

(1)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说谎。

(2)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是为了维护个人“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3)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2.请列举一些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不讲诚信的行为。

【拓展延伸】

如:考试作弊;抄袭他人作业;向老师、家长撒谎;答应同学的事却不去做;某些企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生产问题食品、药品;制造或传播网络谣言;网络拉票;贿选;等等。

3.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诚信现象的危害有哪些?

(1)不讲诚信会失信于人,会产生信任危机,使个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2)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

(3)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

【拓展延伸】

4.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社会,请你建言献策。

(1)国家:

①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进行诚信教育;

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诚信建设;

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讲诚信者受益,让不讲诚信者名誉扫地,甚至被绳之以法;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

【拓展延伸】

(2)社会:

①要加强监督,积极宣传、表彰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营造诚实氛围;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3)企业:要以诚信为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4)学校:

①开展以讲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

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③建设学校诚信制度和诚信档案,评选校园“诚信标兵”。

【拓展延伸】

(5)学生:

①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②坚守诚信美德,不说假话,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积极参加各种诚信宣传活动等。

5.什么是“老赖”?有什么危害?“老赖”受限说明了什么?震慑“老赖”的力量有哪些?

【拓展延伸】

(1)含义:国内欠人钱财却赖着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债务人,俗称“老赖”。

(2)危害:“老赖”的广泛存在,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社会的一种痼疾,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3)说明了:

①谁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就要对其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惩治失信行为;

③我国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建设诚信社会等。

(4)震慑“老赖”的力量:道德和法律。

【易错辨别】

1.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

2.讲文明、懂礼貌是个人私事,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

3.凡是说谎都是不诚实守信的表现。(      )

4.大事才需要讲诚信,小事可以不拘小节。(      )

5.诚实守信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说实话。(      )

6.不讲诚信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

7.一个诚实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撒谎。(      )

8.许下诺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兑现。(      )

9.对事负责和对人守信是两回事,因此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对人可以不讲信用。(      )

10.只要做到对他人诚实守信就好了,自欺与诚信无关。(      )

【易混辨析】在特定的情境中,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善意的谎言”是与人为善的行为,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某些事情的真相,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为了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违

★1.什么是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P46

(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什么是违法行为?P48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分类P48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5.我们应该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P49-50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6.怎样做到遵章守法?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P51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7.注意事项

(1)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3)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二、预防犯罪

★8.刑法的作用、内容是什么?P52

(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9.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P53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0.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联系P53

(1)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11.什么是刑罚?分为哪几类?P54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12.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P55-56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3.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携带管制刀具。

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⑧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人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4.严重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

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⑥多次偷窃。

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⑧吸食、注射毒品。

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拓展延伸】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2)联系:

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触犯了法律,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不良的行为习惯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2.一个人从不良心理和行为发展到犯罪的历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不良的行为习惯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人,如果不认真矫正,任其发展下去,往往会发展为一般违法,乃至犯罪。

(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善用法律

★15.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什么?P57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6.遇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依法维权?P57-59

(1)可以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

(4)必要时,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17.诉讼的含义、地位及分类P59-60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①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②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③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18.为什么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60-61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19.在违法犯罪行为面前,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

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20.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60-62

(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易错辨别】

1.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

2.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      )

3.“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

4.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

5.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行为。(      )

6.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因此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7.任何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

8.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9.刑事违法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

10.拘役就是拘留;罚金就是罚款。(      )

1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

【易混辨析】

1.违法行为分类辨析

 

【易混辨析】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1

【易混辨析】

3.未成年人年龄小,因此违法犯罪不受法律处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未成年人年龄小违法犯罪也要受到处罚。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气,养成不良行为。有了不良行为后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危害。尽管是未成年人,但违法犯罪仍然要受到处罚。

 

2



1.截至2019年三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49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71万人次,限制购买飞机票2047万人次。把“老赖”的名字登上曝光台,让他们坐不了高铁、乘不了飞机的举措(      )

①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②有利于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③有利于培养诚信意识④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C

2.人们常说“毒品猛于虎”,毒品的危害包括(      )

①对吸毒者身心的危害     ②对家庭的危害    ③对社会的危害   ④对他人的危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D

3.2017年12月26日晚,一段长约9秒的辱警视频在微信群传播:拍摄者的镜头对着马路对面的执勤交警,恶意指责其“偷拍”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并用污言秽语对执勤交警进行辱骂。兰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抓获涉案嫌疑人王某,并依法将其予以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王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B

4.自2016年4月1日开始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

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

C

5.“CCTV 2015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观念。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D

6.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表明不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要求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违反道德和法律,是不合理的

C

7.初中生张某在长途客车上看到小偷作案后,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了“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在车门处”几个字给失主和司机看,这一机智的做法最终使得小偷被擒,避免了损失。对于张某的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他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B.他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C.他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D.他应该直接过去将小偷制服

D

8.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中小学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     )

①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②展现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形象

③直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④传播中华文化,展现国家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B

9.“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这句话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      )

A.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B.放眼世界,志存高远

C.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D.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C

10.一家钟表店在营销一新品牌时,贴出了“该表走的不太准,24小时慢两秒,请大家在购买时慎重考虑!”的“揭短”广告。结果生意十分兴隆。这告诉我们(      )

①只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才能赢得市场

②诚信是财富,是竞争力,更是一种资源

③诚信是每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④做生意关键靠有创意的广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B

11.2015年12月8日,甘肃省文明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2015年第二期“共筑诚信、德润陇原”甘肃省诚信“红黑榜”,公布对“黑榜”上榜企业的惩戒措施。其中,共75家单位荣登诚信“红榜”,78家单位被列入“黑榜”名单。诚信“红黑榜”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②言而有信,能使自我道德得到升华

③为人诚实守信就能提高社会知名度

④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B

12.下列关于诚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坚持诚信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B.对人不诚实会产生信任危机

C.大事上讲诚信,小事就不一定了     D.诚信就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C

13.某地政府机关开展了“假如我是名来机关办事的群众”换位思考活动,要求工作人员从办事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该政府机关的做法是(      )

①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行为         ②将心比心、理解他人的行为

③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行为         ④宽容别人、委屈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

14【诚信做人】

材料一:2016年8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发布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诚信之星”的先进事迹,褒扬诚信行为,倡导诚信理念,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材料二:从2016年10月开始,甘肃省将逐步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树立“守信榜样”和“失信典型”,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1)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树立“诚信榜样”和惩戒“失信典型”?

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②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③当前我国社会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影响了社会公正,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更加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妨碍社会文明进步。

④从个人而言,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不讲诚信,就会失信于人,产生信任危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等等。

(2)为建设诚信甘肃,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如何做一名诚信的公民?

①恪守诚信美德,不说假话,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②对事负责,真诚待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信守承诺,言而有信。

③对人守信,严格自律,讲信用、重承诺。

④考试不作弊,不弄虚作假,生活中勇于同各种不讲诚信的行为作斗争等。

15.【情景体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国庆节在公园游玩时,你看到个别游客在肆意攀折花卉,践踏草坪。

你会:

理由:

(2)中午放学时,小红为了赶时间回家吃饭,准备闯红灯过马路。

你会:

理由:

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反映。

遵守规则和践行社会公德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劝说小红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并告知她闯红灯是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16.【明辨事理健康成长】在学校、社会生活中通常会遇到各种事情或问题。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境会怎么做,简要说明理由。

(1)期末考试时你发现同学把复印缩小的材料带入考场准备偷看。

做法:劝阻同学,告诉他这不是诚信的表现,或报告老师。理由:诚实守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青少年要从小培养诚信的品质,从小事做起。

(2)班里新来一位同学,说话有些结巴,有些男生就故意学他说话。

劝说并制止这种行为:换位思考,尊重同学,关心帮助、友善对待。理由: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都有做人的尊严、不容轻视。个别同学的做法是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也是缺乏礼貌和修养的表现。

17.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一公交车坠江。经调查,公交车行驶中一女乘客因错过了下车地点,与司机发生争吵和肢体冲突,期间车上其他乘客无人劝阻,最终导致车辆失控,造成公交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而坠江。这一惨痛事件警示我们要(      )

①提高法治意识,维护公共安全②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③增强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④理智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D

18.针对“霸座”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铁路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旅客列车常见警情处置指引》。据此,各地铁路公安机关果断出手,一批“座霸”被拘留,有的还被列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黑名单”并被限制乘坐火车。惩治“霸座”等不文明行为(       )

①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②保障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权益

③能有效规范乘客的乘车行为④可以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A

19.乘客倪某因错过下车站点,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争执,两次企图抢夺方向盘。倪某因涉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这启示我们(      )

A.违法犯罪行为必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B.依法行使权利,自觉维护公共交通秩序

C.学会调控情绪,公交车上不能有任何负面情绪   D.先充分享有权利,后履行法定义务

B

20.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李某、某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

21.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D

22.)武汉市以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江城遍地开放。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是因为(      )

A.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

C.市民的文明行为决定着国家的尊严

D.是否文明有礼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

A

23.“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这些经典的话语,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有(      )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③诚信做人,言而有信        ④自尊自信,敢于竞争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C

24.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

25.在凉山州大火扑救过程中,一网民发布侮辱救火英雄言论,造成负面影响。4月2日,凉山网警巡查执法通报,违法人员尹某已在泉州被抓获。这警示我们(      )

A.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

D.公民在网上没有言论自由权
编辑:赵剑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定襄县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