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五步法”
一个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模式,从产生、探索到成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很快见效,卓有成效,良好效果等等”这些都是广告用语。实际操作和理论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对高效课堂而言,没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自学预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可惜的是,预习环节往往效果甚微。
课前预习“五步法”
导学案教学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的预习、自学,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据可论,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展示。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三:一是学校、老师对预习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而把目光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展示上。二是教师组织预习盲目随意,效果不佳。三是学生预习不够深入,蜻蜓点水,浮皮潦草。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课前预习“五步法”可以借鉴和参考。
第1步: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针对性。
第2步:交代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明确学习什么,解决什么。任务划分不可一刀切,根据实际,分层交代。)
第3步:明确组织秩序,先独立后合作。(组长主持,按序轮流发问、发表意见)
第4步:限定任务时间,确保短时高效。(一节课自学时间不少于15分钟,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主动学习习惯。讨论时间不超过15分钟,目的在于增强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耗时、争吵。)
第5步:检查预习效果,掌握学情状况。(生查与师查结合。组长检查组员,并给老师汇报。教师做抽查,侧重于学困生。)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时,不可简单地将导学稿学习目标复述给学生。一要有目标意识,即我们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二要引导学生明确达到目标需要的条件。三要有激励措施,实行小组间竞争完成。
第二步,交代学习任务是一个技术活。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预习自学轻松。但基础差、自学能力弱的同学几乎是一个很难翻越的障碍。教师在交代学习任务时,不必追求整齐划一的完美效果,因为这不现实。把导学案中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去完成。并积极鼓励他们朝导学案更高的领域探索。向他们明确几个课堂中必然要展示的问题,迫使他们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自学过程,获得过程的体验,思维训练。让学困生展示不重效果,重在参与和过程。
第三步,明确组织秩序,方可保证效率。合作探究是建立在相互依赖、相互需求的基础之上。没有独立深入的自学就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合作探讨。因此,要绝对保证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和问题设置认真深入的自学,标注学习中的疑难困惑,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探讨。讨论需要秩序,更需要组织,没有秩序和组织的讨论只能是人声鼎沸而效果底下。秩序为:组长组织,对子学习,轮流发言,做好记录,组长小结。这一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各小组的状态、兴奋度、参与度和学困生。积极给予学困生点拨和引导,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树立自信。保证每个学困生每天都能解决一定的问题,让他们逐步找回自信,匀加速前进。
第四步,限定任务时间,提高自学效率。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就没有效率的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就是追求高效的理念。有效利用时间是效率,盲目消耗时间是浪费。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一是要保证学生独立自学的时间。二要限制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三要给予各组整理小结的时间。这是个时间段的划分大约为:15:10:10。
第五步,检查预习效果,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督促学生预习自学,二是为了掌握学情。教师根据学生预习、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重点展示内容、方式和展示小组,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疑难困惑上。检查预习效果工作量较大。我们提倡教师选定几个小助手,指导他们来协助自己完成此项工作,一则锻炼了学生,二则给自身减负。
冰心说:“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不论外出学习,还是在校观摩,我们其实都是在看那精彩的课堂展示,殊不知,没有扎实有效的课前准备,就不可能有展示时的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