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周结束了,停下脚步回头看,这一周的节奏如轻快的乐曲,跳跃而优美。
周一进行复习,整合了《语文园地五》的内容,上了一节基础训练课。晚上布置了预读作业,提前阅读儿歌,为周二做准备。
周二,正式进行了以文代文课型的实验,一主课文《升国旗》,带出两翼教材中的《升国旗》、《国徽》。这三篇儿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颇有韵味,内容也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因此一节课一篇一主课文带出了两篇两翼儿歌。
三篇文章,三课生字,一起来学。其中两翼文章中由韵脚带出的生字,有许多熟字,因此,带文的同时,又进行了整体识字的教学,一节课读文,识字,再读文,由字到词,由词到词组,由词组到句子;诵读,表演,体验,识字的同时感受儿歌的韵律美,美读中升华了孩子们爱国的情怀。
最后,进行了课堂检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五星红旗是( ),国歌声中,( ),( )国旗,我们( ),( )国旗,我们( )。
拓展了:我们的国歌是( )
周三,继续带文课型的尝试。提前做好了课件,不幸的是刚打上课铃,电停了!停电没有挡住我前进的脚步,因为有准备,已经想好了对策。孩子们读文,我做准备,一切依旧,根据课文特点,还是以一带二,只是,这一天没来得及写字。稍微有些拖沓。看来,课件的应用还真是能提高课堂效率!
周四,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周五,外出学习。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主题阅读”虽然有它固定的课型,但是,这一周的教学,却给了我新的启发,那就是这看似独立的课型,其实它并不孤立,而需要我们每一位实验老师,静下心来,用心备课,从而让那些课型不在为固定的框架限制我们的思维,而要让它们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为我们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
——吴素平
教师要思考 学生要发现
学习内容:清华附小核心素养“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
学习时间:2016.11.18
学习心得:
通过两天的观摩“大餐”,我悟到了两句话:教师要思考
学生要发现。
一、教师要思考
教了十六年书,自认为兢兢业业,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们要育什么样的人?今天清华附小林长山老师引领着我思考了三小时,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以后我们要怎样思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总结几点思考:学科间的整合、单元间的关系、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学生怎么学,我们怎样教、课堂孩子们有实际获得、每一节课学生的卡点......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需要解决。希望能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思考。
二、学生要发现
“课堂是学生的”这句话一直是我们课改的口号,实现了吗?没有!一直以来我们老师高高在上,是权威,是主角,难免让学生当当“主人”,也是在公开课的时候。因为让学生当了主人,课就讲不完了,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不敢让学生太“放”开。但这次学习听了窦桂梅老师的《大脚丫跳芭蕾》绘本教学,我要改:让学生在每节课要有所发现,留时间让孩子们发现,一定会有收获!很期待!
做一个教师,做一个语文教师,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是我的梦想!
——郅锦霞
计划让每一天有条不紊。
主题阅读教学实施整整两个月,有重生的感觉,有收获的欣喜,也有太多的迷茫。我每一天备课很认真,甚至每一个环节都定了时间,可一到了课堂上就乱了套: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完不成,孩子们的纪律一团糟!
针对以上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和实验。 从这个星期开始,我重新规划了教学任务:每周晨读有安排,即要诵读《新主题阅读》,又要完成“一主教材”的背诵、识字、积累;每天的语文课有计划;每个活动课有任务。虽然任务很繁琐,但通过一个星期的实验安排,课堂秩序有条不紊,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我将继续采用这些办法,在实验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随时改进教学措施,让每一个孩子踏踏实实学语文,扎扎实实打基础。
——郅锦霞
识字教学有法
通过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1.猜字谜:
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来做谜语猜,学生猜字谜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如: “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
2.编儿歌:
我发现把学习过的某些字编成形义相应、顺口易记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比较难的生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比如:“鸟”——“鸟少一点成了乌,乌鸦好像没眼珠;只因全身羽毛黑,所以远看不清楚。”
3.编故事巧记字形:
发挥想象,根据字形把一个个抽象的字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如教 “看”字时,可以告诉学生,上面就好比一只手,下面目就是眼睛,远处来了个孙悟空,他把手放在眼睛上面,正向前方看有没有妖怪呢!
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艹=?”(早)。“草—艹=?”(早)
5.换一换笔画或偏旁
无:“天”换笔画成“无”
6.偏旁归类
利用《成语识字》教学,即认识的偏旁又记住了成语。
7.借助反义词
帮助学生理解字意。如:“有—无、来—去、远—近”
8.图文对照
学习象形字“禾”
9.事物归类
如: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
10.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
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如:
多:多少、大多 边:边上、水边
11.生活情境识字
如:“作业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三个字,指着认一认。
12.动作表演
表示动作的生字可以演一演,如:“升、起、立”。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双胞胎”。如:“蛙、哇、娃、洼”“请、清、情、晴”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平时,我用得最多的是“开火车”。每次,我先问:“火车火车从哪儿开?”学生就会抢着说:“火车火车从这儿开!”如果有学生说错了或是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请其他组的“火车修理员”帮助“修理”。我还变化出双轨火车、翻山火车等,给识字带来了乐趣,提高识字的效果。
——郅锦霞
学习心得
——清华附小核心素养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
上周末,我有幸聆听了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和副校长王玲湘以及和她团队带来的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的示范课,那什么是1+X呢?1指一个主题教学,+是结构再度优化整合,X是对1的补充、拓展。课堂上领悟到了名师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听着这样的课,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幸福。窦桂梅老师的团队,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艺术。从他们的课堂,我们看到了清华附小独特的语文教学模式“预学——共学——延学”,她们以预学单为导航,引领学生自学;以共学单为目标,引领学生共同交流学习收获;以延学单拓展学生的视野。从他们的课堂,我们看到了窦桂梅校长三个超越的教学理念: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从她们的课堂,我们真正看到了“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从她们的课堂,我们还看到了她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专业。这份专业,源自于她们渊博的知识和不断的读书学习。
窦桂梅老师说,当语文老师是最幸福的。读书就是最好的美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好书就像最高级的心灵化妆品,读书就像女性护理自己的容貌一样,它能滋润和保养我们的内心,使情感世界变得更加健康阳光;读书能陶冶我们的性格,使大家变得更加思维敏锐,能言善变.窦老师认为,作为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是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领者。我们如果不坚持读书、学习,那凭借的是什么呢?就凭自己仅有的知识经验?那这些水是活水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水也会慢慢干枯的.没有好书的不断滋润,很快就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一个善于读书的教师就象一个巨大的“磁场”,他走到哪里,吸引力随之转移到哪里。生活中、课堂上都有他的崇拜者,讲起课来很大气,引经据典,活学活用,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如此的水平,应当从书中来。
是啊,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另外,再加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读书将越来越成为财富的源动力,知识将越来越成为财富的新载体。
这次听课受益匪浅,让我重新认识了语文,从而更深的懂得读书对于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性。我们正在努力向优秀靠近,与奋进同步,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选择教师的那份初衷,静待花开的那一刻将不会太久。
——李艳红
“主题阅读”呼唤“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诵读;少一点提问,多一些阅读;少一点模式训练,多一些文化建构”。如于永正老师所言:“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解不可少,但语文能力的形成,靠语文实践。读课外书应该是最重要的家庭作业。”所以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郑变桃
在教授课文时 看似课文简单易懂。但我却深感对拓展内容无从把握。在做了两份语文练习册试题以及期中考试试题后。教学的是新改版的课本。然而考试却是新旧课本涉及到的都会考出来。虽然老师上课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心里却是有遗憾的。答案的唯一性本身就限制了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就像本单元
大小多少 这一课,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参差不齐。老师究竟该拓展多少反义词以提示学生。尽管考试时短文有提示但学生没见过的知识就不愿去主动思考。这是现实不是老师想推托!教育一边呼吁学生的自主。一边又强调老师的死板教条的填空式备课。记得我小时候最佩服的是不拿教案甚至课本的老师。老师天马行空的思维让我们跟随课堂的无限可能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
——胡晓娜
教育孩子从来不晚,晚的是您从来没开始。
孩子教育的学习不是学招数,而是提升自己。 因为一个完善的自主的家庭,一定会影响一个完善的孩子。 言传不如身教,一个拥有梦想的家长,一定会拥有一个有梦想的孩子;一个有爱心的家长,孩子变坏的可能性很低;一个勤奋的家长一定会拥有一个勤奋的孩子;一个懂礼貌、感恩、分享、上进的家庭,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出来,都是高素质的气场,所以孩子的教育,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本单元我教了《画》这首诗描绘的意境比较简单,但被家长领着到处旅游过的孩子们有个别在表达上还是存在小遗憾。《大小多少》这课拓展反义词练习时举身边的例子同学容易接受。讲到《小书包》这课时顺便检查了孩子书包整理情况。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不会忘带或找不到书本。
课堂上感受家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会让孩子眼界更开阔。就像出去旅行。和孩子一起了解旅游胜地的情况。看到美的风景用句子去赞美。用诗词去领会。而不是只去照张像仅此而已。教育让我们且行且思。
——胡晓娜
本周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鲁迅,了解鲁迅。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课前利用早读和孩子们一起读文,课中多次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品读文本,让孩子们在循序渐进中感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课后进行小练笔“我最敬爱的一个人”,要求选取典型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当看到了孩子们一篇篇精彩的习作,我欣慰地笑了,这就是主题阅读绽放的幸福之花。
——班艳
紧张忙碌的一周又过去了,回顾这一周主题教学自己感觉找到点感觉了。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的把主题阅读书上的儿歌带进去,一部分孩子都能在课堂上熟记下来。为了解决部分学生识字困难,我把每一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贴在墙上,我把他叫做生字墙,下课后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去看去认,效果还可以,要继续坚持。
——栗慧
教孩子批注阅读的方法:第一步是:画,即画出文中的生词和好句;第二步是:查,即利用工具书让学生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释清楚。第三步是:写,这一步可分为三种:1、写自己的阅读感受。2、仿写文中的句段。3、写从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这是一种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学生在初读中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扫除了阅读的障碍,接着进行第三步:写。
做批注式阅读时指导孩子从多读开始。一读,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二读,读流畅,不流畅的地方就要求学生反复练读几遍,达到读通,读流畅;三读,边读边想边写,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四读,也就是悟,要悟出神来,悟出老师没有讲的,书上没有写的东西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银素芳
诵读是通过视觉接受文字信息,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先诵读后反刍的“鲸吞诵读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经典,“吞下去”,背诵下来,快速记忆,高效积累。如《弟子规》、《三字经》。这些“吞下去”的经典,随着孩子们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化成涓涓细流,不断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从中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成功之果。
二是先理解再诵读的“蚕食诵读法”。要让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把不懂的学懂了,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慢慢品味、咀嚼、体味、感悟。可按照“读正确、读明白、读出感情、读出色彩”这四个一一递进的层次入手,运用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心领神会、寓情于声的技法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使阅读过程成为精神的洗礼、情感的回荡、心灵的旅行、生命的涅槃的过程。这种方法适合那些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篇目。如,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经典。
三是不求内容同一的“鸟鸣诵读法”。这种方法,是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你读我听,你听我读,进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个性化阅读。不求读的内容统一,但求读出个性特点。在读中,要求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或批,或注,或讲,或议,使如歌的文字如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般浸润到儿童的心田里。读书的过程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其乐融融。
——郑变桃
在上完《一面》之后,学生已对鲁迅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我于是顺情而导,让学生给鲁迅写一段颁奖词。
主教材三篇,两翼教材八篇,经典诵读十篇,再加课外读了的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和《呐喊》,鲁迅的形象在我们师生的心中渐渐丰满起来。一段颁奖词是对他一生战绩与精神的高度评价。读着学生们写的一首首如诗般的颁奖词,我为他们的文笔叹服,他们或悲痛,或深沉,或激昂,或惋惜……此时我已了然:鲁迅先生的形象已经深深刻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此生难忘了。
——宋娟
---如何教给孩子们批注
做批注式阅读指导孩子从一字、一词想开去。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如果我们老师平时教学批课也能从这些“眼”中备课,学生也会学会抓一字一词去想,那他们的思路就更宽了,知识也就更丰富了。阅读就更深了,阅读的效果更好了。
教孩子批注阅读的方法:第一步是:画,即画出文中的生词和好句;第二步是:查,即利用工具书让学生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释清楚。第三步是:写,这一步可分为三种:1、写自己的阅读感受。2、仿写文中的句段。3、写从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这是一种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学生在初读中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扫除了阅读的障碍,接着进行第三步:写。
---丰丽芳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主题阅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这一事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心理、人类情感、生活情趣,为学生的笔记、缩写、改写和仿写提供丰富的题材,开拓思维空间,成为学生写作起步的根据地。
——李椿萱
星期五的时候,我尝试上了一节分享展示课,没想到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可能是由于给了他们展示的的机会,在课堂上能体验到成功,找到自信,不过由于设计比较粗糙,孩子们在课堂上没能尽兴,下课铃响起来了,个个脸上还是意犹未尽的表情,而且展示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展示内容也不够丰富。我想今后在上这种课型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了,有了动力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继续努力,不断尝试、改进吧!
——高丽蓉
本周要进行期中考试,心里很是紧张,担心在实验主题读写之后,把学习课本的时间挤兑了许多,边讲课边复习。听写生字,背写古诗,巩固课本知识,已经把两翼教材搁置一边了,每次都会因为孩子们的别字而绞尽脑汁,每次也因孩子对课本理解的不透彻而伤心懊恼,心想,这次考试估计会砸了。自己连明烤夜,星期六也没有休息,成绩出来了,比想象的要乐观,最大的改变就是阅读题进步不小。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主题读写对于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有所帮助,是塑造心灵的阅读,继续……
——陈 静
第五单元有一个特殊的主题,遨游汉字王国,属于综合实践课型,虽然课后习题中也出现过不少的综合实践活动,但以这样独立单元的形式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课真的有点犯难,到底该怎样教学呢?还好,听了刘彦龙老师和徐美仙老师的两节先行课,心中大致有了方向,结合两翼教材的有关资料,再让孩子们搜集一些有关汉字方面的知识,一节分享展示课型就水到渠成地生成了。这节课,主要由孩子们来完成,主持人组织,分成猜字谜,讲笑话,讲汉字演变故事,调查街头别字,谐音对联,古诗等。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个个趣味十足,趁热打铁,我布置了手抄报,练书法等作业,孩子们完成地也很好。虽然这样的课堂很热闹,但我发觉孩子们之间的合作能力比较欠缺,课前小组内的任务独立完成的很多,组长没有进行系统地梳理,导致课上展示的实效性不是很高,以后在此方面多做努力吧。
——
陈
静
《慈母情深》这节课,公开课也讲过无数次了,但再次拿起它,又不知从何讲起。怎样与两翼教材做整合,更深层次地理解品味母爱的深沉,掌握作者表达上的方法,是本课最核心的两个目标。认真反思以前的教学,都是重“情感品味”而轻“写作手法”,每天都在母爱中长大,但怎样抓住平常的点滴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来表现母爱,是教学关键之难点,课后,又进行了一次小练笔,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表达,是自己一直比较欠缺的,希望有机会了多听几节作文公开课,在次方面多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