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教,他们凭借的是对上帝的信仰。教师也是传“教”士,这“教”即为教育,它同样也需要信仰。斯霞老师八十多岁仍站在讲台上,凭借的就是对教育的信仰。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师四十几岁就不想上课,主要也是因为缺乏教育信仰,在人云亦云中迷失自己而产生职业倦怠。所以,要想做一名好教师,就必须坚持自己对教育的信仰。
我曾在一个乡村小教堂里看信徒们做礼拜:虽然他们的层次不高,但那颗笃诚的心是一样的。那种认真、专注,令简单的仪式显得那么庄重。同样,在教育上,我们也需要一颗笃诚的心来信仰它。这颗笃诚的心即为爱心,责任和奉献。我们不需要十字军的那种狂热,但至少需要一股持久的热情。吴邵萍老师正因为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学生、对同事、对教育的热情,才有了今天成就;相反,在我们身边也有极少数老师,年年岁岁“课”相似,原因还是缺少一颗对教育笃诚的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心胸也要有海洋那样的宽广。我们对教育的对象——学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但重在教育,重在改正。作为有信仰的老师,我们更需要有怜悯之心,不要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叫家长,甚至侮辱和体罚学生。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在这些宗教人士身上体现出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为教育信仰者,虽谈不上百折不挠,但至少要有耐心。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再加上个人差异,情况肯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要有耐心,一种百问不厌的耐心。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我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