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处处留心皆作文

处处留心皆作文

2024年04月29日 09:17:15 访问量:17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一般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那么,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的外延也应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新课程改革后的写作教学特别注重倡导“生活本源”这一先进理念。确实,小学生的写作离不开生活,学习写作必须深入生活。目前,在课业负担沉重的前提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依然是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

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比如写表现母爱的文章,有同学还是会选择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情节,甚至两个同学的事例如出一辙,我真想说:“你们俩难道是一个妈吗?为什么连生活中无微不至关心呵护自己的母亲在你们心里竟没有留下任何难忘的痕迹,难道只是一味地理直气壮的索取,从来没有用心观察和感受吗?”也有些“实事求是”“不懂就问”的同学常常问我:“老师,提供点写作的素材吧!”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现生活”。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说的好些,才是小学写作教学的任务。

只有擦亮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睛,才能打开学生观察生活的思路,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很多用于习作的素材。

其次,是对“生活”的理解。小学生的生活有其特殊性。且不说让学生如作家般地“深入别人的生活”,只要能立体地观察、分析属于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生活的某一个角度,并循序渐进地表现他们就可以了。学生能够写好自己、童年、家庭、学校,以及熟悉的人和难忘的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引导学生取材的途径除了直接生活,还有间接生活。比如在报纸、杂志、影视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当然也包括语文课本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学生可以通过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做理性的升华,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提高认真观察的能力,尤其是分析表达能力。
编辑:赵剑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定襄县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